“ 美育德育并举 坚持立德树人” 艺术设计学系组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学习
日期:2021-05-17  发布人:8797威尼斯老品牌  浏览量:320

主题:学习《习近平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时间:2021514

地点:二教2607

主持人:初月明

参加人员:王军平、刘春苗、黄华林、赵宁、初月明、田亮、游洪琼、何雪波、方鹏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了解学校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总书记首先来到美术学院,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习近平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艺术设计学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会上,大家集体观看了报道的相关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我青年教师当中引起强烈反响。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大家积极发言并表示,青年人不怕苦更能吃苦,定将小我融入大我,以实学实干奔向新的伟大征程,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二、讨论

会上,系里各位老师热烈探讨并积极发言:

黄华林老师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美术、艺术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美”通过设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城乡建设中,构建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和育人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创新的美育路径,那就是美术、艺术不能停留在专业范围的小圈子里,应该结合生活发展成“大美术”,去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大潮之中。

何雪波:从习总书记讲话中感受到了艺术与设计在新时代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与担当,也更加坚定了走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办学道路。要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为先,回应时代关切与社会需求,发现真问题,研究、解决真问题。

清华美院一直使用的院徽标志是张仃设计的,图形用了一个古文“艺”字的变形,也表现一个跪着植树的人,并配有四个表示“衣食住行”的辅助图形,寓意立德树人,培养艺术人才,为生活而艺术,服务人民衣食住行。

方鹏艺术是形而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没有止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审美认知能力的提升,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会提高。当下,美术界、文化艺术界所提供的艺术产品,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王军平近年来,我们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地改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对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品质缺少足够的认知,导致部分地方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但随着公众对美育、公共艺术、环境整体品质需求的提升,公共艺术建设已经进入到广大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议事议程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公共艺术呈现给大家。

初月明:城乡建设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组成部分,具体到城市设计、土地开发和整理,再到建筑或公共空间的建设改造,美术和艺术的元素一定要越早介入越好,不要等设计完成了、建筑完成了,再进行表面上的装饰或修修补补,这种所谓的美化就滞后了。一个好的建设项目、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应该更多地引入、体现美术和艺术的元素。这是城市开发在不同阶段的任务。

刘春苗:有时候我们看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大部分藏品都是历代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何让这些作品进入到今天的现实生活,进入公众的视野,并进行国际交流,让中外观众通过接触这些艺术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那种观念之精微,绘画技法之巧妙,感受传统审美精神、自然观念和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可以更好地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初月明教授最后做了总结发言:通过学习习近平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的内容,使我们真切的认识到,高校教育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是要把美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努力探索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要以美育推动艺术创作,努力创作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传世之作。通过创作反映时代发展、人民心声,体现艺术审美规律,艺术语言拓展。三是要为推动社会美育作出贡献,要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上弘扬美、传播美。四是要加强学术研究,深入研究中国美育的传统观念、思想特征和中华美育精神。

收藏本页